闡述河道生態治理要求及治理步驟
作者:admin 發布時間:2020-02-27 14:15 瀏覽次數 :
河道生態治理是指在河道陸域控制線內,在滿足防洪、排澇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礎上,通過人工修復措施促進河道水生態系統恢復,構建健康、完整、穩定的河道水生態系統的活動。
河道生態治理基本原則:
一、綜合性原則:河道生態治理應在保證河道防洪、排澇、引水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,充分考慮河流的生態功能、水質凈化、生態景觀等功能的需要,同時兼顧親水活動的安全。
二、協調性原則:體現河道及周邊區域發展的特點,注重與沿線整體風貌相協調,河道生態景觀與周邊景觀相協調。
三、自然性原則:堅持恢復河道自然水生態系統環境,以自然修復為主,人工修復為輔,因地制宜、充分利用現狀河道的形態、地形、水文等條件;物種的選擇及配置宜以本土種為主,構建具有較強的自我維持及穩定的水生態系統。
四、經濟性原則:與經濟、社會發展同步,因地制宜、節能高效;統籌前期建設與后期管護,盡可能降低前期建設成本和后期的養護費,實現
河道生態治理的可持續性發展。
河道生態治理治理要求:
一、河道生態治理從適宜生物棲息的角度出發,全面考慮工程對水文、水深、流速、底質、河道形態、斷面形式及材料等多方面生境因子的影響,構建適宜生物棲息及繁殖的生境條件。
二、河道生態治理宜盡量保留河道天然的形態及斷面,控制截彎取直,河道斷面寬度及形式避免均一化、單一化。
三、生態河道的護岸宜根據河道功能需要剛柔結合,因地制宜,護岸材料在滿足強度要求的情況下,選取具有較好透水性、有利于水體交換,適宜動植物生長的生態親和性較佳材料,優先選取當地天然材料。
四、河道生態綠化在滿足河道生態功能要求的前提下,宜盡量保留、利用河道兩側現有植被,合理配置不同習性的植物,營造植物群落結構及生態景觀多樣的植物帶;植物宜選擇土著種。
五、河道生態治理需對治理效果進行跟蹤和評估,提出改進建議和措施。
河道生態治理治理步驟:
1、確定河道生態治理的目標:當這一步完成時,應該描繪出一個總體的目的,或者是一個藍圖,勾勒出修復工程完成后河道是什么樣的。這樣一個可見的藍圖在河道生態治理過程中起著關鍵的指導作用。
2、確定河道生態治理的利益相關者:河道生態治理是流域管理的一部分。如前所述,河道有許多功能,需要根據河道功能,列出利益相關者,包括機構和公眾。
3、分析人類活動對河道功能的影響:對河道未受干擾之前的現狀進行描述,分析人類活動對河道生態系統和河道功能的影響。
4、識別河道的主要天然資產和主要問題:河道生態治理也是保護和改善天然河道資產。資產就是河道已經具備的,并滿足相應河道功能目標的那些良好條件。許多河道資產都受到河道問題的威脅,或已經退化。在這一步中,要識別出河道的主要資產、退化資產和存在的主要問題。
5、確定河道生態治理的優先次序:河道的生態治理涉及不同的河段、不同的功能。而每個功能受關注的程度、需要修復的時間又不盡相同,因此應該首先確定河道生態治理的優先次序。需要注意的是,修復工程不應該總是從受損嚴重的河段著手, 有時候也需要從現存的好的河段開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