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黑臭河道治理中的生態景觀設計初探
作者:admin 發布時間:2020-03-09 14:59 瀏覽次數 :
城市黑臭河道治理工程設計既要有“防洪、排澇”等水利工程的一般功效,也要日益融入城市園林景觀、生態環保以及建筑藝術等多種內容。只有通過對傳統規劃設計理念的不斷探索和創新,才能使城市河道從“臟、亂、差”的舊面貌變得越來越美,從而打造出人水和諧、環境優美、生態宜居的新型城市。
1、清洪分治布置方案
結合河道主槽位置,采用中隔墻將河道分為兩大部分,中隔墻與一側堤防之間布置為洪水槽行洪,中隔墻與另一側堤防之間河道規劃為景觀區。景觀區以蓄水為主,同時利用河堤腳附近較高灘地,通過修建護灘工程,形成濱河生態綠地景觀。本方案科學處理了洪水、泥沙與蓄水之間的矛盾,既形成優美的蓄水景觀和濱河生態園區,又切實保證了一定標準下景觀區的安全運行各洪水下泄。
中隔墻平行于兩岸堤防布設,按設防蓄水區洪水標準確定墻頂高程,進口段與一側堤防之間采用自潰砂質子堤臨時封堵,并與橡膠壩等一起圍護出景觀蓄水區。根據沿線兩岸地面、河槽高程、河道比降及適宜壩高等,綜合確定蓄水梯級及橡膠壩座數。中隔墻另一側為洪水槽,按蓄水區設防流量進行設計。洪水槽平時為河道過水通道,當來水超過洪水標準時,砂質子堤自潰,橡膠壩塌壩排空,蓄水區河道斷面參與行洪。
本方案對我國北方多泥沙河流較為適宜。由于河道來沙量較大,全河道攔蓄勢必造成蓄水區淤積,橡膠壩需頻繁塌壩排沙,工程運行費用高難度大。本方案通過設置洪水槽,可實現蓄清排渾,擇機攔蓄清水,混水則通過洪水槽下泄。河城區段生態景觀治理工程均采用該方案進行設計,工程治理效果非常明顯。
2、全河道攔蓄方案
充分考慮治理河段水沙特性,盡可能增加蓄水景觀面積,對河道進行全斷面攔蓄,兩岸較高灘地則順勢布置濱河生態園區。本方案平面布置相對較簡單,投資亦較低。
通過對黑臭河道水沙特性要求高,只有當治理河段上游修建有大型水庫,河道水情基本得到控制,河水含沙量低、流量穩定的情況方可實施。目前主要受上游湖東泵站抽水補給,一年四季流量穩定,河水清澈,該城區段即采用該方案進行治理,已建成為當地避暑納涼的好去處。